English 今天是
       
网站首页 > 资讯 > 党建工作 > 政治理论学习

二十大报告辅导百问 | 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8-07 16:15:53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在某个或某些产业领域形成位居世界前列的制造或服务能力,成为支撑高效率社会生产和高水平国民收入的基石。比如,美国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金融和法律服务业,德国的汽车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日本和韩国的电子产品、半导体、造船、汽车产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现代农业、采矿业,都是支撑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反之,一些曾经的强国走向衰落,一些国家掉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陷入长期停滞,重要的教训也是没有实现产业体系的不断升级和现代化,没有保持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因此,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全世界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在一些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同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突出表现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链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足,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比如,我国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核心软件、关键材料、关键检测设备等方面还大量依赖进口,国产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还普遍存在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差、市场范围受限等问题,面临“不好用、不能用、不愿用”的局面。产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且较为分散,基础性技术积累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和应对遏制打压的需要。我国产业链整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控制能力不足,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上中下游不配套,产业链脆弱性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足,科技、产业、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立足我国国情,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巩固和提升我国产业体系完整的独特优势,巩固普通消费品、工业原材料、一般机电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在半导体、软件、先进材料和关键装备等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能源、重要矿产等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要着眼未来发展,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构建新的增长引擎。要大力发展设计、专利、品牌、物流、法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通过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体系整体质量和效率,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中国潜水打捞协会版权所有  ©2003-2024 www.cdsca.org.cn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