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介绍:铁道战备舟桥处、瓦锡兰维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铁道战备舟桥处前身为铁道兵独立舟桥团,1964年经总参谋部批复组建,隶属于铁道兵总部。1984年随铁道兵集体改工并入铁道部,现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全国唯一一支铁路舟桥专业战备保障队伍。
铁道战备舟桥处为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水下工程质量检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体系认证,具有水下工程检测机构能力与信用评估二级资质,潜水服务能力与信用评估三级资质。主要业务包括桥梁水下检测、大临钢结构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租赁等。
先后完成中国铁路济南局、兰州局、沈阳局、广州局、北京局、上海局、哈尔滨局、呼和局、郑州局、西安局等十多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管内500多座重点桥梁水下检测任务,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媒体对舟桥处主动作为保畅通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受到业内和社会各界广泛称赞。

瓦锡兰作为全球领先的海洋与能源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技术与完整的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公司深耕可持续技术创新与全生命周期服务领域,持续助力客户提升环境与经济效益。公司在近80 个国家设有 280 多个分支机构,18300 名专业人员以激情与专注推动行业脱碳转型。瓦锡兰于芬兰赫尔辛基纳斯达克上市。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船东国以及融资租赁大国,在瓦锡兰的全球海洋业务战略版图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瓦锡兰自70年代开始,开启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历经半个世纪的耕耘,已在中国构建起覆盖船舶海洋及能源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及服务体系。目前,瓦锡兰中国通过全资子公司加合资公司的业务架构模式,形成了辐射大中华区的运营网络,中国区总部设立于上海,员工超过1200人。其业务深度融合中国市场需求,成为推动瓦锡兰全球战略落地的关键引擎。

中海石油技术检测有限公司于2007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批复组建,是中国海油开展检测检验评估业务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隶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在南方设置有深水检测分公司。公司拥有各类检测检验人员200余人,专业检测检验设备2819套,负责运营国内首条海底管道巡检船“HYSY791”。公司持有政府、行业颁发的多项检测检验专业资质,以法定检测检验业务为基础,为上中下游提供一体化的检测评估服务,有力保障了海洋石油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建有国家海洋石油专业设备检测检验及物证分析实验室,以及国内领先的智能压力仪表检验实验室。秉承着检测让您更安全的使命,坚持技术引领,大力发展评估评定业务,取得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推动标准化建设,主持编写了15项行业和企业标准。注重科技进步,完成各级科研课题40余项,拥有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余项。
公司将始终坚持使命,不断加强能力建设,致力于成为海洋石油检测检验技术实践的先行者,设备设施安全检测与风险管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高校,是一所以海洋与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湛江市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麻章区海大路1号)、霞山校区(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海滨校区(霞山区海滨大道中5号)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892亩,其中湖光校区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湛江市三个校区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滨海农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船舶与海运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歌艺术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
学科专业齐全。学校现有“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经济与综合治理”交叉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6个大学本科专业,其中: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2025年,学校共有25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579人,其中专任教师1743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78人、博士学位者958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591人;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青年珠江学者、“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等共8人,省级培养对象14人;现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5个省级教学团队、21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7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研平台优良。学校拥有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省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产业园、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7个市厅级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6个广东省产业学院;16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具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98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有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自然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2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科创成果丰硕。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195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各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国家级项目590项;科研经费达8.81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595项;出版著作教材166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16件;发表学术论文6744篇,其中三大索引1455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7项,“石斑鱼精准营养研究与高效饲料开发”“罗非鱼链菌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石斑鱼高效环保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颗粒检测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船舶压载水采样及检测成套技术装备”项目获中国航海技术发明一等奖;“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培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两广地区牡蛎产业价值链特征与政策研究”等项目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对外交流活跃。面向国家和广东省重大需求,推动与国外及港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及资本运作平台,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2008年12月,2014年12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1226),注册资本金11.657亿元。
海洋能源产业是中国华电科工集团重点发展的战新产业之一,同时也是202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战略,以海上风电科技研发和工程建设为基础,积极拓展海上光伏、波浪能、海上风电制氢、海洋牧场、海上文旅、海上能源岛等海洋工程建设和相关运维业务,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海上风电 +”新模式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注重科技创新及研发,“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科技成果更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铁道战备舟桥处、瓦锡兰维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