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在大连召开潜水员保险工作座谈会
2025年7月14日,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理事长陈毕伍、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成军在大连与当地4家会员单位代表召开潜水员保险座谈会。会议聚焦潜水员保险的重点问题,共商完善潜水风险保障体系的举措。
一、潜水保险的现状
会员代表反映,长期以来,潜水行业因风险高、从业者流动性强、保险内容与潜水职业风险不匹配等问题,严重困扰潜水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协会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联合推出潜水员个人意外伤害险后,对于潜水员和潜水打捞事业健康发展有益。目前,保险公司普遍存在“潜水打捞”企业标签化拒保的现象,潜水辅助人员的个人意外伤害险和雇主责任险无处投保,仍是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企业短期雇佣潜水员缴纳工伤险的连带成本高、负担重。即使企业为潜水员投保了个人意外伤害险、工伤险,但事故理赔时企业仍需支付赔偿费。行业存在严重内卷、潜水安全管理粗放、潜水作业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事故频发(2023年1月1日至今,已经发生14人潜水死亡事故和1人酗酒死亡)。
二、保险方案优化方向
会议针对保险突出问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各方初步探讨形成“2.0版保险方案”思路:
1.确立保险服务原则:保险人坚持潜水员个人意外伤害险“保本微利、共担风险”的运行原则,不追求商业利润,旨在服务潜水救捞行业健康发展。
2.构建灵活参保模式:协会、保险人、投保人需协同推行“个人意外险+雇主责任险”组合。即潜水员个人参保,企业按实际用工时长给潜水员补贴保费(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补贴保费),降低会员单位全额缴费压力;天津太保协调政策支持,推出异地出单、风险独担的雇主责任险方案,破解会员企业无处购买雇主责任险的困局。
3.精准风险覆盖:针对不同地区设计不同保障额度的保险方案,同时将会员单位潜水员及辅助人员都纳入专项保障,避免会员企业因“行业标签”被整体拒保。
4.差异化费率机制:参考事故率实行浮动保费,对规范作业、低风险会员单位给予保费优惠或结余奖励,对违规企业提高费率甚至拒保,倒逼企业自律,提升潜水作业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三、多方协同推进
会议认为,推进潜水员保险工作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统一思想,形成一致合力。
1.协会发挥桥梁作用,汇总会员单位和潜水员保险需求,联动保险公司优化方案,推动“工伤保险+个人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组合落地。
2.协会与保险公司联合发布潜水事故原因调查案例,加强行业警示教育,推动会员加强潜水安全管理。
3.利用信息化手段,与潜水员、会员建立点对点的宣传网络,加强正面宣传和保险普法工作力度,增强行业保险意识,建立保险人、投保人之间牢固的信任合作关系。
4.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原则上协会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保险人、投保人参加的座谈会,总结保险运行情况,通报潜水事故案例,研究风险减量措施,完善保险产品,推进潜水保险工作可持续发展。
协会秘书处、大连办事处和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有关同志,大连兴海打捞工程公司、大连市盛洋海洋环境科技公司、大连弘亚海洋工程公司、大连海世界潜水工程公司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三亚禹途救援队奋战海棠湾,成功打捞上浮4艘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