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天是
       
网站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海兰信:把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夯今海底

2024-04-02 16:26:43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 阅读
图片 1.png

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清水湾海潮涌动的粼粼波光下,蕴含着无限机遇和可能。
3月30日,海平面下30余米的海床上,重达1300吨的数据舱安静地运转着;在几公里开外的岸站总控室内,海底光电复合缆透过监控屏幕,实时反映着各项环境数据和参数,还有一套数字孪生系统同步进行着智能化自动巡检。
这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2023年3月底在陵水正式投运,首期示范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
用于存储、计算和处理数据信息的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底座”,它为何选择在陵水“安家”?
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必须通过物理方式实现“降温”,这就需要大量的能耗来支撑。但海南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陆地数据中心存在着能源短缺、淡水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瓶颈,更面临着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台风高发等问题。
但将数据中心部署在近海海底,能有效利用海水的流速、体量对数据舱进行自然冷却,减少能耗,同时还能支持更高的功率密度,进一步提升算力。
“海南有广袤大海,海底数据中心省电、省水、省土地的特征,也能为海南岛信息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总经理蒲定介绍,以耗电量测算,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项目相比传统陆地数据中心,每年可减少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将有效助力海南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该项目同样还是海南自贸港数字化建设的“新基建”创新示范工程。
“陆数海算”的海底数据中心选择率先落子海南,在蒲定看来,这既是“双碳”背景下的一场“双向奔赴”,也旨在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和开放优势。
随着“向数图强”被写进2024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我省正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上加速。同时,海南自贸港的地理位置和开放政策,也为海底数据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封关运作后,将迎来大量离岸数据中心需求,市场前景广阔。海底数据中心更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底层支撑,助力海南自贸港实现‘数据安全有序流动’。”项目建设方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兰云)执行董事苏洋说。另一方面,海底数据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水下,距离用户更近,数据时延更低。
据悉,海底数据中心的每个数据舱都部署了24个标准机柜,可以安放400台至500台服务器,相较于同等规模的陆地数据中心,整体能效提升了40%至60%。而设计寿命达到25年的数据舱在运行的一年时间内,实现了设备零故障。
当前,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共有“整舱租赁”和“专属云计算服务”两种商业服务模式。首批下水的数据舱主要提供机柜租赁业务,海兰云提供舱内空间和基础设施,并负责托管客户提供的服务器,项目首批客户除了中国电信等企业外,还有新加坡公司ATLAS。随着海底数据中心实现海外客户的开拓,也坚定了海南创新发展“来数加工”等国际数据产业的信心和底气。
“项目第三个下水的模块就是海底专属云数据舱,我们与头部云计算厂商合作共建‘专属云’,服务器由海兰云与合作伙伴提供,客户直接定制购买‘云计算服务’即可,大大降低了企业使用海底数据中心服务的门槛。”蒲定介绍,在该模块下水前,海兰云就已经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拓尔思等园区、企业签订了合同。
而作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国际海缆登陆站所在地,陵水也在努力让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成为当地的发展“新引擎”。凭借“算力优势+数据跨境+本地场景+人才供给”的产业逻辑,陵水将吸引资本和创新要素集聚,以数智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正在推进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二期不仅将完成30个数据舱的建设,还计划开展立体科技用海的尝试,与海上风能、海上光伏等绿色能源结合。此外,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作为我省首例海域立体分层出让项目,政府部门根据企业的海域使用需求仅出让了海床部分,海水和海上空间仍然可以为其他项目和产业服务。
在这片蕴含着无限机遇和可能的蓝海中,海底是数据舱、海体做智能网箱养殖,水面打造旅游综合体的立体发展模式也正逐步变成现实。

来源:海兰信、海南日报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2003-2024 www.cdsca.org.cn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378号